近期,1066vip威尼斯汪长玉副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王桢教授、1066vip威尼斯本科生陈可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冯娇娇副教授(通讯作者)合作的论文“Double-edged sword of perceived mastery climate on evasive knowledge hiding: the mediating roles of perceived statu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在管理心理学领域权威刊物《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正式刊出。《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是ABS(英国1066vip威尼斯协会)认定的三星级刊物。汪长玉副教授为本研究的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
https://www.emerald.com/insight/content/doi/10.1108/JMP-09-2021-0490/full/html
文章导读
鼓励员工分享知识是组织提高绩效和创新的关键。因此管理者和学者都试图找出哪些因素会激励员工分享知识、并限制他们隐藏知识。其中,组织动机氛围(Motivational climate)受到了广泛关注。组织动机氛围包括绩效氛围(Performance climate,强调成功是通过与他人比较获得的、鼓励竞争的氛围)和精熟氛围(Master climate,强调自我进步和技能开发的、鼓励合作的氛围)。现有研究指出精熟氛围在知识行为的过程扮演重要角色;但对于精熟氛围与知识行为的关系在现有文献中存在矛盾之处。虽然大多数研究认为精熟氛围与更多的知识分享和更少的知识隐藏相关;但也有一些研究指出在一个鼓励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员工也会有意识地保留他们的知识。因此,为了理解精熟氛围到底是如何影响员工的知识行为的,本文指出有必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更为系统的深入分析。
本文指出,尽管精熟氛围鼓励合作,个体也可能在与同事分享见解时陷入一种社会困境。一方面,员工意识到分享知识确实有利于建立人际关系;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担心因分享关键知识而失去自己的重要地位。因此,即使在精熟氛围下,员工也可能会选择隐藏知识(knowledge hiding,一种有意识地隐瞒他人寻求的知识的行为)。员工进行知识隐藏时一般有三种不同行为策略:合理型隐藏(rationalized hiding)、装聋作哑(playing dumb)、规避型隐藏(evasive hiding)。选择前两种隐藏策略(比如告诉对方不能提供知识的合理理由、或者当作没看到或者听到对方的请求)时,知识拥有者一般不会提供对方寻求的信息或知识;但选择规避型隐藏的策略,知识拥有者会提供错误信息或者以虚假的分享承诺误导他人。而在一个鼓励合作的精熟氛围下,个体选择前两种策略直接表达不合作的态度的可能性较小,而使用规避型隐藏策略来假装合作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分析精熟氛围对规避型知识隐藏的复杂影响机制。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本文提出感知组织地位和感知组织支持这两个中介变量,来分析员工感知的精熟氛围对员工规避型知识隐藏行为的自相矛盾效应,回答员工感知的精熟氛围如何影响他们的规避型知识隐藏行为的问题;同时本文还引入程序公平作为调节变量,以分析上述影响过程的边界条件。为检验我们提出的理论模型和假设,本文采用了滞后研究设计,收集了148位员工的两个时间点的匹配数据;并使用PLS-SEM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感知精熟氛围会通过感知组织地位促进员工规避型知识隐藏行为;但会通过感知社会支持的中介抑制员工逃避型知识隐藏行为。员工感知的程序公平会缓解感知组织地位对员工规避型知识隐藏行为的促进作用。通过调查精熟氛围影响员工规避型知识隐藏行为的两条相反机制以及感知程序公平的调节作用,本文可以丰富知识隐藏的相关研究。同时,本文研究结论可以帮助管理者关注精熟氛围的双刃剑效应,并提出可以通过保持程序公平来削弱精熟氛围对规避型知识隐藏行为的促进作用。
论文摘要页